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背影丨艺术家们是怎样用作品呈现南京大屠杀的

滤镜 2021-07-08
昨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很多朋友都在转发“勿忘国耻,吾辈自强”,其实我认为,国耻不应该这么被定义,国人只是无辜受害者。南京大屠杀是一次突破人类底线的全人类的耻辱,如果一定要有所限制,那也是日本人和当时国民政府的耻辱。从来没有人会认为奥斯维辛是犹太人的耻辱对吗。与之相比,我们自己的“巨大失误”造成的惨绝人寰的灾难才是耻辱,这些“失误”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计算的后果十倍于南京大屠杀都不止,不可量化的负面影响可能延续百年不止。我不喜欢“国耻”提法的另一个原因是,在现在民族主义情绪甚嚣尘上的叙事背景下,“国耻”有着对雪耻,对复仇的暗示,而弱化了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军国主义覆辙的警示作用。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导向,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果,一种可能是将人们引向和平,一种可能在国人心中种下刀剑,驯化出敌我思维。看看下面这些作品,唤醒大家的到底是对苦难的同情多一些,还是对日本军人的仇恨多一些;是对人性之恶的警醒多一些,还是对复仇的渴望多一些呢?——滤镜 

1937年12月13日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四十多天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遇难者达到令人震惊的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作为惨绝人寰的历史事件受到许多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关注,人们通过电影、文学、美术等媒介对这段黑色记忆从不同角度进行角度、呈现和还原。

李自健 《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油画)▼
李自健 《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油画)
这是一幅让所有中国人永远过目不忘的油画,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画面当中一个哇哇哭泣的婴儿坐在如山的尸堆上,单手撑着赤裸的死去的母亲的身体,他也是该画中唯一的幸存者;右侧一联为“佛”,一个佛家弟子正在抬起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的尸体。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屠】
【生】
【佛】
这幅画反映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军刀的寒光,婴儿的泣诉和滚滚的大江,娓娓道来了这一段惨痛的历史。这幅油画在海外巡展时曾引起巨大轰动,常常见到西方的观众在画前默默伫立,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都泪流满面。
许江 孙景刚 杨奇瑞 崔小冬 邬大勇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油画)

大型历史画《残日——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由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合作完成。在画面上可以看到,真人大小的被虐杀的中国平民和军人堆积在我们面前,而嗜杀的日军以胜利者的姿态伫立在“坑”上,“欣赏”着自己的“战果”。但这不是一件纪实性的作品:阴暗的色调、惨淡的日影、被屠者坚定凝视的目光、厉声啼哭的婴儿和顽强挣扎的士兵等等,这一切都以其象征性而引发人们的思考。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局部)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局部)

《残日——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局部)
以许江为首的创作组经过了两年的设计和构思才最终使构图清晰起来。他们曾对作品构思做了这样的描述:从“坑”下向上望,我们每个人都仿佛站在了坑下的某个位置,真实地目睹这样一场血腥的屠杀。坑内死难者的横躺与坑上杀戮者的竖立形成对比。尽可能让日本军队简括,让死难者的身躯表达一种历史性的悲情,以此来震撼人心。城墙和城市的远影点出了屠杀的地点,天上的残日被弥漫的硝烟遮蔽,只隐隐透出黯淡的日影。本构思拟定名为“残日”,一方面指明事件的惨无天日,另一方面指向残酷的日本军国主义。
周宗凯 周渭淙 《南京1937》(版画)

《南京1937》是国内首部以版画风格的漫画形式反应南京大屠杀的作品,讲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老人的真实故事。作品由国内著名画家周宗凯、周渭淙先生编绘,法国FEI工作室顶级制作团队全面参与设计制作,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图片选自《南京1937》

图片选自《南京1937》

图片选自《南京1937》
图书策划人、法国FEI工作室负责人徐革非女士讲述了创作背景,她特别强调,不希望读者在《南京1937》中看到过多的民族情绪,这也是夏淑琴老人的意思。而与其让一个中国人带着民族情绪来写一个中国故事,不如让一个外国人用客观的态度来记录这段史实,用距离感来增加真实感。周宗凯在谈到画稿创作时感慨地说:“和平的起点应该是尊重生命。当人类以战争的方式去面对世界的时候,结果是不可控的,罪恶会超出想象。”
刘春杰 《南京不屈》 (黑白木刻版画)

版画家刘春杰创作了黑白木刻版画《南京不屈》 ,以此纪念12·13国家公祭日。刘春杰说:“南京大屠杀是不可能从历史的书写中被抹去的,日本法西斯的罪恶不会凭空蒸发。南京是一座悲城,但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南京的不屈是用生生不息体现的。中国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南京更不是旧时代的南京。我们审视那个时代,可以唤起已经模糊的记忆。”刘春杰表示,他作画更愿意遵从内心的感受,更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为什么刻这幅木刻的缘由。”
吴为山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雕塑)

《家破人亡》
2014年12月9日, “塑魂鉴史——吴为山创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作品为2005年艺术家吴为山创作的大型纪念雕塑。雕塑由《家破人亡》《逃难》《冤魂呐喊》《胜利之墙》四个主题部分组成。

《逃难-求生》

《逃难-老母亲》
2007年12月13日落成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构成悲壮的历史巨章,大型雕塑《家破人亡》成为整个纪念馆的标志:被凌辱的母亲悲痛至极,无力地托着蒙难的儿子,麻木地向天呼号,屈辱而不屈服的形象。她是千千万万受难家庭的代表,造型似大写的“人”,赤足于大地,悲愤痉挛,向天控诉和呼号。

《逃难-最后一滴奶》

《冤魂呐喊》
塑造手法中刀砍、棒击、棍敲与手塑的综合运用,满布的雕痕,诉说民族苦难的记忆,刻载日本军国主义暴行的罪恶。雕塑作者吴为山先生创作完成此作品后曾深情地写下诗句并铸刻于雕塑大型纪念碑体:“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摩那三十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
抗日先烈书法手迹
重温抗日英雄书法手迹与英勇事迹,缅怀那些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以身赴义、舍命报国,为保家国,浴血奋战、团结抗日,以忠诚之志、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尊严与民族独立的无数先烈!
马占山
打响抗日第一枪

马占山(1885——1950),字秀芳,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怀德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他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

马占山 1947年作 行书

马占山 行书七言诗
吉鸿昌
“我为抗日而死,死得正大光明!”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爱国将领,河南省扶沟人。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弃学从戎,投入冯玉祥部当兵。因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从士兵递升至军长,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期间曾在胸前佩戴一块木牌上,写着“我是中国人”五个醒目的大字,并利用记者的采访,以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种种罪行。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吉鸿昌 书法 扇面 纸本

吉鸿昌 隶书扇页 款识:永康先生正之,吉鸿昌
赵一曼
“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

赵一曼像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她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一身粗布红衣、一把手枪,骑着一匹白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如火如荼的战场……这是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中一位女战士真实的形象。她,就是威震敌胆,被誉为“白山黑水”民族魂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已证实的赵一曼唯一留存的信件手迹,现保存在中央档案馆。这封信写于1926年1月10日,当年赵一曼21岁。
苏炳文
让日寇不惜追杀到苏联的抗日英雄

苏炳文(1892——1975),辽宁新民人,国民革命军中将,抗日名将。保定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进入东北军。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坚决抗日,至1932年12月弹尽源绝撤出至苏联,到苏联后,仍处于日寇的窥视之中,时刻警惕的苏炳文甚至收到过炸弹,可谓九死一生。1933年回国,抗战后任上将军事参议官。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政协委员,1975年去世。

佟麟阁
全面抗战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

佟麟阁照片
佟麟阁(1892——1937),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省高阳县边家坞村人,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佟麟阁将军墨宝,是他16岁时在高阳县公署当誊写员时所写。

佟麟阁将军墨宝

佟麟阁将军墨宝
张自忠
枪林弹雨中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

张自忠像(邹开甲 作)
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张自忠书法 行书七言诗

张自忠书法 行书七言诗

张自忠为宋哲元贺寿诗 款识:右为哲元先生五十寿贺,固临此诗奉应。予与先生虽逢国乱,然赤子之心何曾忘焉!秉先生寸智,宏我中华!张自忠。
蔡廷锴
戎马倥偬到此间,身心劳瘁任艰难,
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寇誓不还。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蔡廷锴下令反击,还赋诗一首表明意志:“戎马倥偬到此间,身心劳瘁任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寇誓不还”。

蔡廷锴书法

蔡廷锴书法

蔡廷锴书法
---END---
(以上作品选自“书画悦心”,致谢作者)

如果喜欢滤镜的内容,麻烦朋友们点一点右下角的“在看”牢固一下我们的关系。

其他阅读推荐:

画得自由丨四川美院77级 油画班的故事(多图全文)

劲松新作丨原来职业画家奔放起来画出的画是这样的!

马边家乡记忆中的红岩子

(多图)郭志全的意象山水丨只有神游才能倾听大宇宙的声音

泥土里长出的艺术丨最美好的田园牧歌都在他的画里

专访郭志全丨大象无形:诠释东方神秘主义的浪漫与自由

这位80后画家笔下的“村庄” 唤醒了一代人的“乡愁”!


书籍推荐




《画坛大隐李琼久》是李琼久先生弟子郭志全老师耗时4年完成的首部长篇学术传记。全书20章,31万字,书中收录琼久作品100余幅,上篇介绍琼久坎坷一生,下篇介绍琼久艺术,内容详实笔墨大气。4年心血之作为读者还原了一个真实生动的书画大师形象。扫描下方二维码购买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